最近為了牧師資格檢定的報告忙得天翻地覆,除了這兩年服事的工作報告之外,還得加上兩篇讀書報告才算數。為了寫這兩篇讀書報告,我這龜毛人硬是把書給K完,再字字斟酌地寫下摘要和心得。雖然報告還沒交上去,但就先貼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囉~

書名:《靈命操練──進程與實踐》
作者:約瑟夫‧德斯基(Joseph D. Driskill)
出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2001

 

內容摘要:

  作者在導論中談及寫作此書的動機,是因為他見到「主流教會的信徒都確信上帝的存在、聖經的重要性,以及聆聽講道的必要性,然而有關與上帝之間的個別關係,若是出於經驗層次而非知性層次,則大都會受到阻撓。主流教會的上帝是『一個人存在的基礎』,是位要求道德行為的上帝,尤其在社會和政治方面;這樣的上帝常被視為一股大能力,使人不願承認與其建立經驗性的關係。」也因此,作者認為主流教會的信仰思潮與許多現代人的靈命需求已脫節,因而無法滿足信徒在靈命方面的需求,導致許多信徒紛紛出走到其他教派甚至宗教去需求靈命的滿足。

  但作者並不認為事實如此,實際上主流改革宗教會的傳統早已包含許多珍貴的靈修寶藏,他指出改革宗教會最大的貢獻在於「致力於批判反省、聆聽受剝削者的聲音、對種族平等和包容所作的奮鬥,使自己更能評估表達現代信仰的市場;但他們也承認自己的所知的有限。」即使如此,作者仍是認為目前的改革宗教會對於培養靈命本身的重要性,卻依舊缺乏認識。以致現在有許多改革宗的領袖和信徒想要從外面的世界追求靈命操練,但其實在改革宗的傳統中,尤其是早期運動和信仰領袖的靈命上,我們所能發現到的靈性資產,不但能發揚改革宗教會的傳統,還能提供加深信仰以及為愛與公義奮鬥的靈命操練。在世界邁入廿一世紀,面對文化和宗教多元的時代,整合理性與信仰、頭腦與心靈、祈禱和社會行動的改革宗教會也更能提供主要教派分辨真假靈命操練的判斷標準。

   進入本文,作者共分四章來闡述靈命操練的內涵。在第一章作者以靈性的眼光重新審視五個幫助基督徒自我瞭解的神學主張,而這正是靈命操練最重要的基礎。他首先肯定「以道德良心來確認『上帝的聲音』」正是改革宗教會傳統的力量。但事實上,卻有許多基督徒無法把對社會公義的道德義務當作由上帝而來的恩典,對於「信仰的生活體驗」,許多基督徒也常把它侷限在道德良心和對深沈苦難的回應裡。因此,作者認為我們若能加強先知性異象與維繫並強化異象的靈命操練兩者之間的關聯,這對於基督徒道德良心的加強必定有很大的助益。再者,我們可從耶穌基督身上見到上帝的啟示,並且祂本身更活出真正生命的榜樣,向世人彰顯通往意義與盼望的道路。耶穌的倫理呼召提供給我們真實生命的典範,而這樣的典範不僅能指導信徒的日常生活,更能滿足他們的靈命需求。因此可說,注重上帝的超越性,並基督對公義、和平和完美所做的努力即是主流改革宗教會靈命傳統的力量。

   最後,作者以五個重要的神學主張──從氣息和塵土而來的創造、按照上帝形象的創造、因信稱義、成聖和上帝的掌權──來檢視靈命操練的基礎,期使我們更了解靈命操練的屬靈內涵。由此可見,改革宗的靈命操練並不以二元對立來劃分物質與靈命、頭腦或心靈;同樣地,生活中的祈禱與靜默也不能與公義的社會行動二分。事實上,許多信仰的前輩幾乎都是同時投注其生命在祈禱與社會公義中,透過與上帝建立關係,賦與這些信仰前輩們更多前進的力量,並使他們願意為愛與公義的緣故,付出他們的生命。

  第二章則是為那些想要把靈命操練融入日常生活的人,幫助他們釐清靈命發展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係。作者藉教父愛任紐(Ireneaeus of Lyons, c.130-c.200)的話肯定靈命發展與個人的重大意義:「上帝的喜樂在於人能夠完整地活著。」作者認為,在靈命發展的進程中,屬靈之旅的關鍵在於必須「對上帝的旨意保持忠心」;他更藉泰瑞莎(Teresa of Avila, 1515-1582)提醒,強調「行為」的重要性,因為「行動正是評估靈命的方法」。在靈命之旅中,必須對上帝保持信心,也就是信任上帝不只關切我們的生命,祂也在日常生活中動工。而這種信任必須保持徹底開放,並且順服聖靈的帶領,即使在這段過過程中我們將備受考驗,希望、夢想、意念甚至會因而改變。但唯有愛、退讓和謙卑才能使我們進入與上帝的關係,並讓上帝帶我們走向祂的計劃中。屬靈之旅由祈禱出發,卸下外表的面具(persona),進入最深的自我,靈命才得以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紀律則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而這將會增進我們對上帝的敏銳度。藉著屬靈的操練和輔導,讓我們學習順服上帝的帶領,特別是當我們必須學習放掉手中握有的事物時,我們的靈命才能更成長。不過,作者最後也特別提出,對於年輕人的靈命操練,應當建立在希望與夢想,愛與寬恕、新的開始與服事的道路中;此時期強調的重點在於共同創造和共同運作,而非順服與犧牲。也就是說,對於年輕人的靈命操練重點應放在主張上帝同在的恩賜。

  第三章說明帶領靈命操練的原則。作者從帶領者的技巧、操練活動的情境、技術資源的運用與參與者的人格特質等方面逐項探討靈命操練所需注意的原則。作者更提醒教導並帶領靈命操練的人,有必要弄清楚操練的背景及其神學的重要性,而且也要預備諮詢的資源,以供需要時轉介。最後,作者還從個人、小組中的靈命操練中,進而說明關於教會的靈命成長。

  在第四章,作者從改革宗的傳統中,擷取出八種靈命操練的方法,供讀者參考與練習。並且作者不僅提供使用者在進行靈命操練時所需的程序與教學步驟,並合適的提醒和建議,更提供了讀者每項練習的神學根據與歷史背景說明。期待讀者們能藉由這些練習能更新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並為現代人的生活注入意義與盼望。

===========================================
我的心得:

  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在台灣宣教140多年來,伴隨台灣走過清治、日治、國民政府,以至解嚴、政黨輪替……等社會變遷;再從南、北雙軸心發展,到合一成立總會,不僅在平地設立教會,更在原住民部落中創造二十世紀的宣教奇蹟。此中,當台灣時局黑暗混亂的時候,PCT扮演先知的角色振臂疾呼公義;而在台灣社會艱困難熬的時候,PCT成為祭司,作上帝與百姓的橋樑,安慰無數台灣人民的心靈。因此,長久以來,無論是我們自己(PCT)的認同,還是外界對我們的眼光,幾乎都將PCT視作參與社會、政治甚深的宗教團體,有甚者更以「泛綠」、「挺扁」的角度來窄化或曲解PCT的政教關係。即使本書是作者在美國處境下的寫作,但也正如其於導論中所說的:「主流教會的上帝是『一個人存在的基礎』,是位要求道德行為的上帝,尤其在社會和政治方面。」而作者也坦言,主流改革宗教會習於「把祈禱和社會行動加以區別」,以致「在許多公開的崇拜行為中,也可以看到不屑在感情上流露出『跟上帝很親密』的心態。正當福音派教會提供日漸活潑的敬拜讚美,主流基督徒卻仍表現出強烈的固執。」而這正是如我們常見之多數PCT教會的信仰型態。也因此,我們得見近來有愈來愈多的教會漸漸捨棄對社會或政治的參與,進而走向另一極端,亦即專注於個人生命得救的靈恩主義。但就如作者所言,事實上,在改革宗信仰領袖的靈命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靈命操練與實踐愛與公義的奮鬥是緊密結合的。而這也是本書一再提醒我們的,「生活中屬默想祈禱的層面是無法與公義的行動分離的」。因此,教會在外關懷社會、參與公共事務,與個人內在的靈命成長必然不可偏廢任何一方,二者必須相輔相成,才得以建造如耶穌基督樣式、「整全」的基督徒生命。

  此外,由於筆者目前所服事的對象是以大專生和青少年為主,作者在第二章〈靈命的發展〉中針對年輕人的靈命發展有其獨到見地,此對筆者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提醒。作者認為在年輕人的靈命操練上,並非同成年人一般強調「順服」與「犧牲」,取而代之的是著重「共同創造和共同運作」。而這對身體或心理正極速變化成長的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則更為切實。雖然靈命操練的重要目的是要人因順服上帝帶領,而學習捨棄、放下生命中的重要事物。但這對於人生正要起步的年輕人而言,「上帝不會要求人放棄或捨棄他們尚未擁有的東西」。因此,作者認為更適合於年輕人的靈命操練,應是主張「上帝的同在與恩賜」。

  本書最後兩章提及帶領靈命操練的原則,並介紹八種靈命操練的方法,這對於有意願想嘗試靈命操練的讀者們都是非常實際的幫助。此書在篇幅上僅為本一百五十餘頁的小書,但內容卻相當充實,就如徐信得牧師在〈校譯序〉開頭所言:「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給牧者和信徒們。」相信透過本書所提供的資料,無論在神學理論架構或實際操練的方法上,對於有心於靈命操練的讀者們在個人靈命的塑造,或群體信仰生活的見證都有極大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ppan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