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來,世界上發生了不少事,而我一樣台灣頭尾跑,四處出差忙到不行,部落格,也就停了。還好,到處有好文章出現,先和大家分享。至於我的,請各位親朋好友再等一陣子吧……XD


誰有資格上大學?

◎史英

  打開報紙或電視,到處都是「十八分也能上大學」的話頭,而且總是極盡尖酸刻薄的能事; 我總是忍不住想,十八分,並不只是一個數字啊,而是真的有那麼一個人,或好些個年輕人,而且,也許就是早上出門遇見的那個鄰家的男孩或女孩—然而,我們正集中全國的力量,不遺餘力地、公開地數落他們!

  數落的方法之一是:閉著眼睛亂寫,也不該只有那麼一點分數;我不能不承認這話說的沒錯,可是,不也正是這個至理名言,明白地指出了孩子們就是連「亂寫」也不肯寫嗎?年輕人有很多種,而絕不少見的,是那種「不肯配合」的傢伙;其中的極致是,你叫我去補、去唸、去考,那我就考一個給你難看。這不是全世界都有的事嗎?值得全國一起來大驚小怪嗎?

  有人會說,考幾分都隨便他,但他不該考上大學;啊哈!這就是要點了,大學是保留給乖孩子的特權,神聖的門檻,絕不容許這些不服管教的髒腳跨過!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那些「有識之士」之所以如此氣急敗壞,其實也有其思想脈絡可循。這是什麼意思呢?做為一種對比,不妨來看另一種意見:成大教務長湯銘哲指出,名導演李安當年大考落榜,數學才考零點六八分,不能因成績差,就否定學生潛能;前國科會主委吳茂昆也認為,考十八分不代表學生水準差,學生可能有其他專長,應因材施教,不要只靠分數、考記憶及反應力來收學生。(八月九日聯合報)這些話,可以讓我們想起很多事情。

  很多事情之一是,李安絕對不是一個特例;我們身邊的很多人,當年都考過很多零蛋。而特別讓我想起來的,是我的一位親戚,六十多歲的年紀了,手腳已經有些不便,心臟更有很多問題,但家人再怎麼勸說,就是不肯少選一點課;她說,你們這些人自己上了大學,就說什麼大學文憑不重要,可是我一生的遺憾,就是沒有上過大學,所以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它唸完…。這些話讓人聽了心酸,然而,她已經讀了好幾年的那所, 不過是一般人認為不算數的「空大」,至於一般所謂正式的大學,包括十八分就可以考上的,她還跟本沒有勇氣去考呢!

  當然,她不是李安,李安早就看不上現在的這些即使是一流大學;然而,她這種終生都揮之不去的大學夢,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說穿了,還不就是被前述的那些有識之士所神聖化出來的嗎?他們一方面把門弄得很窄,以便保障大學的高貴,一方面又開導那些爭著要進去的人說,並不是人人都「需要」唸大學! 問題是,是由誰來決定誰的「需要」?

  知識與文明,是人類共同的遺產;學習、探索、欣賞、甚至只是想來增廣見聞,一窺堂奧,應該是人人都有的權利。有的人會說,可是,那也要看你有沒有那個程度;好吧,話說到這個地步,可就說中了我的一個不可告人的心思:每次看到國家音樂廳的便宜票都賣完了,我就很想舉辦一種國家考試,叫做「愛樂指定考科」,依照成績的高低來「分發」票卷 (當然要取消高價票),這樣一來,我就不怕買不起,而且還很可以坐到好位子上去了。換句話說,像現在那些「沒什麼程度」的人都坐在前排裝模作樣地好像聽得懂,豈不令人憤慨﹖

  奇怪的是,辦音樂會的人都不這麼想;他們總以為,只要願意來聽,慢慢也就聽得懂了,而國家每年編列大筆預算推廣文化藝術,從來也沒有規定要有程度的民眾才能受惠。對比起來,某些辦教育、或自以為有資格批評教育的人,就非常小氣:生怕大家都受了教育,他們所受的教育就不「值錢」了。

  如果教育所要提供的,是知識與文明這位女神的美貌;辦教育的人所要提倡的,是她的美貌的的價值與可貴;我們就不能明白,怎麼會把她關在深宮,只許少數「有程度」的人才可以瞻仰?還以為只有這樣,大家才會覺得她的美貌「值錢」﹖

  說到最後,終於還沒有說到「誰有資格上大學」;但我以為這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因為,上學、上大學、上任何學,是任何人的基本權利,換言之,沒有人有資格決定別人上學的資格。頂多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也許可以設計某些方法,幫助學生找到更合適他的學校;這也就是開放申請制,走向多元入學的政策方向,正在相關機構的研究和討論之中,只要保住不被那些「有識之士」打垮就行了。

(刊載於本期人本教育札記(21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ppan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