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應《新使者》邀稿寫的文章,在泰澤靈修的時候一點一滴寫完的。刊於《新使者》101期。貼在這裡,跟沒有看過雜誌的人分享。(雜誌編得辛苦,但內容充實有深度,不錯看,歡迎有興趣的人來。)


長青團契學生事工分享


  晚上六點,準備出門趕赴團契聚會。三年來,除了寒暑假以外的學期間,這幾乎是每個戲稱自己上「小夜班」的工作者們每天上工的時間。

  回想三年前是怎麼踏入大專世界的服事,是誤闖禁區的小白兔?是上帝自有安排,還是自己的意願?是年輕人的呼聲,還是聽見上帝的呼召?我實在已分不清,但我確信這真的是值得我獻身的一群人;因為,對年輕人的付出是值得且永恆的投資!

 

大專學生事工的現況

  隨著教育政策的轉變,在「廣設大學」的理念下,雖然整體大專院校的數量並無明顯增加(近十年新增的大學大多是由專科學校改制而成),但大專學生的數量卻因大學錄取率的提升,因而成長近兩倍之多;再加上全國約有三分之一的大專院校集中於大台北地區(含台北縣市、基隆、宜蘭)。因此,即使在我所服事的台北大專學生中心擁有四名全職的工作者,每個工作者平均輔導三至四個團契的情形下,我們也無法滿足所有學校和學生的需要。

  此外,和教會團契最大的不同更在於,由於每年都有新生入學、舊生畢業,在迎新和送舊之間,團契不僅有近半的成員要替換,更常有學生因為打工、準備研究所的補習,或其他原因離開團契,導致我們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可能只有四年,甚至更短。也因此,工作者們不僅每年必須隨著學生來去的循環,做著年復一年的事工;更在這短暫的四年裡,甚至看不到學生有明顯的轉變與成長,學生就必須離開團契。但保羅曾提醒我們:「我栽種,亞波羅灌溉,可是叫他生長的卻是上帝。」(林前3:6)我們相信撒在學生身上的福音的種子,雖然看不到它開花結果,但在上帝的時間到了的時候,他們必如芥菜種一樣,長大,「連飛鳥也在它的枝子上搭窩」。(太12:32)


長青團契的聚會

  和大部分的教會團契一樣,大多數的長青團契也以一週一次的聚會進行著。記得在一次退修會中,曾任台南大專中心主任的蔡政道牧師說得好:「團契中最重要的事工就是『讀經與禱告』。」因此即使團契一週僅有一次的聚會,我們都將查經和公禱時間作為團契聚會裡最核心的部分。在聖經的話語裡,我們聆聽上帝的教導,反省我們的生命與信仰;在每一次的公禱時間,透過彼此相互代禱,將自己與他人、甚至整個世界的關係聯繫起來,也藉此我們實踐耶穌所教導的大誡命(太22:37-39)。

  除此之外,透過共同討論,團契也安排多元的聚會內容,如自我探索、生涯規劃、愛情與交友、社會議題與信仰反省、神學主題探索……等等主題,以專講、影片欣賞、讀書會或討論分享的方式進行。如此,是為要建造「整全」的大專基督徒──不只長大成熟,更要活出「整全」的基督生命。


大專生的生命任務

  在艾力克森(Erik Erikson)的生命階段理論中,12~18歲青少年的生命任務與必須面對的危機即是「認同與角色混淆」。 在但由於台灣的教育環境在文憑主義影響下,因著社會與家庭的期待,對國高中的青少年而言,課業與升學考試似乎成了此時生命的唯一目標,即使在教會也難以例外。因此對於思索自我認同與學習獨立的功課,青年人也常延遲至大學時期才有機會學習。許多離家讀書的大專生,到此時才第一次正式獨立,學習自理生活;而其中的基督徒大專生們也常在離開家庭和教會的束縛後,面對大學豐富多樣的生活,在課業、社團、打工、戀愛、交友、玩樂……之間,於是漸漸不再聚會,甚至離開信仰。

  青少年尋找自我認同的旅程必須在不斷的嘗試與失敗中學習,對於「我是誰?」「我為何而生?」「他人、世界與我的關係為何?」等永恆的答問,甚至必須透過對體制或規則的碰撞才能在自我與人己之間求得界線與平衡,而團契生活正是大專生學習獨立與共同生活的極佳場域。在團契生活中,不僅建立共融的基督徒群體,作為基督在大專校園裡的見證;更透過每次的聚會、讀經和禱告,培養學生對自我的生命、對上帝的信仰、對身邊的人群,與所身處的社會有獨立思考和省察批判的能力。

  我們現在的社會對大專生評價普遍不高,常認為這些七年級生不過是「草莓族」。但我相信在上帝的眼中,每一個年輕人都有獨一無二,甚至無可取代的寶貴價值。因此對於大專生的牧養,我認為不僅要培養良好的品格,更重要的,品格的塑造絕不能只靠著教條式的命令與要求,而是要帶領青年人透過對自我、他人與世界的批判思考,並豐富生命的體驗,才能讓真正的品格由內而外自然展現出來。


永恆的投資

  身為一個大專工作者,我們以「校園宣教士」當作我們的自我認同。對於大專學生事工的價值,我認為我們是參與在大專世界裡上帝國的建造,並且透過大專學生的宣教事工,我們也期待為台灣未來的社會培養出具有基督心志的社會公民,因此我們也正是參與在塑造未來台灣社會的偉大工程裡。即使如此,我們雖明瞭生命的成長並非轉瞬而就的事,但在服事中,人性的軟弱卻也常不免叫人沮喪。不過,就如希伯來書的作者說的:「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所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來11:1)當我們唯有定睛於主,心存盼望,相信上帝必以祂的時間表,在這些大專青年的身上,親自成就上帝國的事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ppan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