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等教育產學合作的迷思
◎立報社論
不知為什麼,我們的高等教育一直揮不開要把自己「技職化」的魔障,持續不懈地呼喊「產學合作,產學雙贏」的口號。上星期六在一場研討會中,教育部次長呂木琳又再次強調,「大學往後應更注重產學合作,加強師資、課程、研發及智慧教財產權等面向,讓大學教育更加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的教育部如此盲目於高等教育的意義和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如直接把高教司和技職司合併,就可名正言順在高等教育裡大談產學合作。
教育部這幾年來灑下大把銀子,把12所大學納入「頂尖大學」計畫,誓言至少要打造出一所進入全球百大的大學。但另一方面,教育部卻又急切要求大學教育要更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並且邀請產業界人士加入大學評鑑,甚至成為系所的課程委員教育,來影響、干涉這些系所的課程設計。這兩種不同發展方向的教育理念,卻可以在教育部主導高等教育的官員腦中密切結合,這也注定了我國大學要進入世界百大的路,是愈來愈坎坷,也愈來愈遙遠。我們如果仔細閱讀目前被列入世界百大那些大學的教育使命,就能發現沒有一個學校會把「符合經濟發展」做為引導學校發展方向的教育理念。這些學校所著重的,都是如何給予學生最優質的人文教育,如何培養學生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致力於追求真理的公民,並鼓勵學生利用知識來解決當前世界所面臨的問題,領導所生活社區的發展。這是頂尖大學對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這些學校也因為以宏大的視野來培養學生,使他們的學生都具有關懷社會和領導社會發展的智慧和能力,這些學校才能成為真正的「頂尖大學」。
台灣目前發展的困境,表面上看起來是經濟發展出現問題,但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欠缺技術人員或是技術官僚,而是我們在高等教育中欠缺這些世界百大所強調的人文教育,欠缺培養大學生成有為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公民、以及具有領導未來的能力和智慧。我們的高教司只關心如何教育大學生讓現有的企業使用,而不是要培養具有開創未來、提升社會整體素質的領導人才。據報導,元智大學一門通識課程的學生,當被問到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時,答案大都是「十八分」、「腦殘」、「宅男」、「援交」等等負面的、欠缺自信、理想的評價。元智大學這些學生的自我認知,相信也是時下台灣一般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大學如果所培養的大都是這種自我認知的學生,教育部灑下再多的銀子,台灣的大學教授們在國際上發表再多的SCI或SSCI論文,還是無法造就出世界頂尖大學。因為世界百大不是用銀子、用論文就可以建造出來的。
◎立報社論
不知為什麼,我們的高等教育一直揮不開要把自己「技職化」的魔障,持續不懈地呼喊「產學合作,產學雙贏」的口號。上星期六在一場研討會中,教育部次長呂木琳又再次強調,「大學往後應更注重產學合作,加強師資、課程、研發及智慧教財產權等面向,讓大學教育更加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的教育部如此盲目於高等教育的意義和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如直接把高教司和技職司合併,就可名正言順在高等教育裡大談產學合作。
教育部這幾年來灑下大把銀子,把12所大學納入「頂尖大學」計畫,誓言至少要打造出一所進入全球百大的大學。但另一方面,教育部卻又急切要求大學教育要更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並且邀請產業界人士加入大學評鑑,甚至成為系所的課程委員教育,來影響、干涉這些系所的課程設計。這兩種不同發展方向的教育理念,卻可以在教育部主導高等教育的官員腦中密切結合,這也注定了我國大學要進入世界百大的路,是愈來愈坎坷,也愈來愈遙遠。我們如果仔細閱讀目前被列入世界百大那些大學的教育使命,就能發現沒有一個學校會把「符合經濟發展」做為引導學校發展方向的教育理念。這些學校所著重的,都是如何給予學生最優質的人文教育,如何培養學生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致力於追求真理的公民,並鼓勵學生利用知識來解決當前世界所面臨的問題,領導所生活社區的發展。這是頂尖大學對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這些學校也因為以宏大的視野來培養學生,使他們的學生都具有關懷社會和領導社會發展的智慧和能力,這些學校才能成為真正的「頂尖大學」。
台灣目前發展的困境,表面上看起來是經濟發展出現問題,但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欠缺技術人員或是技術官僚,而是我們在高等教育中欠缺這些世界百大所強調的人文教育,欠缺培養大學生成有為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公民、以及具有領導未來的能力和智慧。我們的高教司只關心如何教育大學生讓現有的企業使用,而不是要培養具有開創未來、提升社會整體素質的領導人才。據報導,元智大學一門通識課程的學生,當被問到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時,答案大都是「十八分」、「腦殘」、「宅男」、「援交」等等負面的、欠缺自信、理想的評價。元智大學這些學生的自我認知,相信也是時下台灣一般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大學如果所培養的大都是這種自我認知的學生,教育部灑下再多的銀子,台灣的大學教授們在國際上發表再多的SCI或SSCI論文,還是無法造就出世界頂尖大學。因為世界百大不是用銀子、用論文就可以建造出來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